岭南墨社二〇二五年展丨评论丨张演钦画兰

发布时间:2025-10-07 22:47

二次元游戏社区活跃,玩家可以分享攻略、讨论剧情发展。 #生活乐趣# #游戏乐趣# #二次元游戏#

如何看待方土对张演钦兰花的评价——“真不知道他的兰花是从哪里长出来的”

方土对张演钦国画兰花有一句著名评价:“真不知道他的兰花是从哪里长出来的!”

该怎么看待这一说法?众说不一。最高明的判断,就是不判断。确实,从现象学“悬置”的角度,的别有意味。

“悬置”,或称“中止判断”,是现象学之父胡塞尔提出的方法。它要求我们将关于事物存在的种种预先设定、理论成见和习惯性信念“加上括号”,存而不论,以便我们能直接面对并描述纯粹的意识体验本身。将此方法应用于张演钦那“无所从来”的兰花,我们将开启一场剥离层层观念外壳,直抵艺术创作本真核心的冒险。

清通简要 张演钦 纸本设色 69cmx69cm 2024年

第一重悬置:对“兰花”自然属性的搁置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知道”兰花是一种植物,有特定的生物学结构和生长规律。在观看画作时,这种知识会不自觉地影响我们,让我们以“像不像真花”为标准去评判。

悬置实践:在解读张演钦的作品时,我们首先需要搁置这种自然态度。因为,确实,张演钦的兰花突然从天而降,突然左冲右突,莫能指晓其出处。但我们可以不关心他笔下的兰花是否符合植物学图谱,花瓣数量是否准确,光影是否符合物理规律。

回归本质:通过这一悬置,我们得以将注意力从“作为对象的兰花”转移到 “作为显现现象的兰花” 上。我们关注的不再是“它是什么”,而是 “它如何向我们呈现”——即,它是如何通过笔墨的干湿浓淡、线条的疾徐轻重在纸面上“诞生”的。张演钦所画的,并非一个既成的兰花客体,而是兰花在艺术家意识中生成、涌动、最终绽放的整个过程。

时惟清哉 张演钦 纸本设色 69cmx69cm 2024年

第二重悬置:对国画“传统程式”的搁置

中国画,尤其是文人画,有着深厚的图式传统和笔墨规范。比如“介字点”“交凤眼”等画叶口诀,以及历代大师(如赵孟坚、郑思肖)所建立的兰花范式。这些程式既是财富,也可能成为遮蔽直观的屏障。

悬置实践:我们需悬置对“某家某派”的追溯,暂不将张演钦的兰花简单地归类为“继承了某某风格”。

回归本质:这让我们能直接质问:在剥离了这些程式化标签后,张演钦的笔墨本身向我们诉说了什么?他的线条是沉稳还是狂放?他的用墨是焦渴还是淋漓?他的构图是险峻还是平和?通过悬置传统,我们才能发现艺术家个人心性的直接流露,以及他如何在与传统的对话中,实现具有当下性的、创造性的转化。张演钦的兰花国画,常常题跋“法徐渭”“法八大”,实际上看不出半点徐渭、八大痕迹。已经去程式化,并通过去程式化,确立了自己与古人对话的主体意志。

一时冁然 张演钦 纸本设色 69cmx138cm 2024年

第三重悬置:对“君子符号”的文化负载的搁置

在中国文化中,兰花是“四君子”之一,被高度符号化为“高洁”“幽独”“君子之德”的象征。这已成为一种强大的“先入之见”。

悬置实践:在现象学的审视下,我们暂时搁置这套固定的符号学解读。我们不急于将画作等同于“君子品德的图解”。

回归本质:悬置之后,我们才有可能去体验:张演钦的兰花所展现的,或许首先不是一种道德人格,而是一种 原生生命力量的爆发——一种从石缝中挣扎而出的坚韧,一种在笔墨挥洒间毫无羁绊的自由,一种线条与墨色自身舞蹈的韵律之美。道德寓意由此从一种被灌输的标签,转变为从直观体验中自发涌现的、有血有肉的感受。

悬置之后的“现象学剩余”:笔墨与心性的直接照面

当以上三重悬置完成,所有外在的、附加的层面被剥离后,剩下的是什么?这就是胡塞尔所说的“现象学剩余”——一个纯粹的意向性世界,即意识活动与意识对象不可分割的关联体。

一时冁然 张演钦 纸本设色 60cmx180cm 2025年

在张演钦的兰花作品中,这个“剩余”就是:

1. 作为绝对基础的“笔墨肉身”:我们直接面对的是张演钦其笔与纸摩擦的痕迹、水墨渗化的轨迹、线条运行的节奏与力量。这些不再是再现他物的手段,它们就是张演钦作品本身最直接的“存在”。

2. 意向性的直接构成:我们看到,每一笔都是艺术家张演钦意识(一种包含着情感、修养、生命冲动的心意)的直接投射。线条的力度是“意志”的显现,墨色的氤氲是“情绪”的弥漫,构图的空白是“呼吸”的节奏。画作就是被客体化的意识流本身。

3. 本真状态的显现:在悬置了所有成见后,兰花得以摆脱“植物”“程式”“符号”的重负,回归其最本真的状态——一个在艺术家张演钦的生命体验中,如其自身所是那般显现出来的、充满活力的现象。我们看到的,是张演钦“看”到的那株兰花,是与他生命发生共鸣的那株兰花。

有客有客字子美 张演钦 纸本设色 69cmx46cm 2024年

总结:悬置作为通向艺术本真的路径

从现象学“悬置”的角度看,对张演钦兰花国画的解读,是一场去蔽存真的精神练习。它邀请我们:放下科学的标尺,去感受生命;放下传统的重负,去发现创造;放下符号的桎梏,去体验存在。

最终,我们通过悬置,抵达的并非虚无,而是一个更为丰饶的世界:在那里,笔墨自行言说,心性直接显现,兰花不再是概念的奴仆,而是作为其自身,在纯粹直观的明光中,熠熠生辉。这正体现了现象学那句格言:回到事物本身! 张演钦“无所从来”的兰花,给我们巨大启示:正是在这“回到”的过程中,向我们敞开了它的本真奥秘。

艺术家简介:

张演钦:广州画院特聘画家,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国画艺委会委员、策展委员会委员,广州国家青苗画家培育计划课题组专家

责编丨王绮彤

审核丨刘以杰

终审丨张演钦

网址:岭南墨社二〇二五年展丨评论丨张演钦画兰 https://m.zlqsh.com/news/view/65055

相关内容

展现超越传统的艺术追求,岭南画派第二代传人黎明个展开展
岭南画派第二代传人黎明艺术展在深开幕 传承与创新并蓄彰显湾区文化根脉
《中国美术报》专题:众家评说张际才山水画(二)
保利拍卖二十周年丨创天地之象:张大千泼彩代表作《瑞士风雪》
92岁画家办墨兰画展
感恩奋进 双争有我丨评论区燃了!网友:这才是我们该追的星
【要闻】广州统一战线老干部喜迎十五运会书画展举办
甜度爆表的邂逅丨热情汪星人碰上冰山喵主子, 庆余年第二季 甜蜜气息
“南宗”绘画理论何以生成?董其昌艺术研究特展解密
资讯有故事丨十余年办华人春晚 他说“波兰人对中国春节越来越熟悉”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