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沉思录》:若无忙迫在心头,日日都是好时节

发布时间:2025-10-10 20:13

在艺术节日中,人们可以暂时放下日常压力,全身心沉浸在艺术氛围中。 #生活乐趣# #生活艺术# #艺术生活# #艺术节日#

《中国艺术沉思录》

作者:李霖灿

版本:浦睿文化|湖南美术出版社

2025年8月

台北故宫博物院有一幅马和之的《闲忙图》,画一个老渔翁在河滨树下织草履,鱼篓斜倚树根,一片闲适景色。命名典雅异常,取忙迫之中心神安适从容之意,对当今的生活情 趣,真有无穷的启发。

南宋 马和之《闲忙图》局部

现在的生活情趣,只剩一个“忙”字可以存在了,大家见面,第一句话总是近来“忙”得如何。我去参加一个宴会,一位老友不终席而要去,向大家一抱拳说:“对不起,,我还有三个场合得去应酬一下!”他匆匆离去之后,我不禁大惑不解,真的忙到了这种地步吗?人生趣味尚存几许?

说是在美国更忙,忙到了先生在开车,太太在向他口中塞三明治,危急到这种程度了吗?真的是“分秒必争”!在电视上我从篮球比赛中学到了一个术语:紧逼盯人!

忙是我们这个世纪的特色,大家天天在“读秒”!试想一桌最好的满汉全席,却限你于三分钟内吃完,那还有什么味道?因之我不禁喟然叹曰:忙是20世纪最可怕的癌病,我们若不能消灭它,它就要来消灭我们!

中国文化中有隐逸闲适的一派,台北故宫博物院有周臣的《闲看儿童捉柳花》和仇英的《松亭试泉图》,都充分传达出这份闲适。就是宋代理学家程明道,他也有“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的歌咏;他的心理气象也一直是云淡风轻,他说:“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可知他不但闲适异常,而且在闲适之上,还有更高一层的乐的境界!

他养小鱼数尾,时时往观;人问其故,他答道:“欲见无入而不自得之意。”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南宋范安仁的《鱼藻图卷》,我每一展拜,都想到庄子与惠子的濠梁之乐:“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西湖是我旧游之地,最有名的玉泉观鱼,那池阁之上便写着“鱼乐园”三个大字!我常想,人为万物之灵,而自我忙迫如此,何以人而不如鱼乎?

南宋 范安仁《鱼藻图卷》

试拈起《藻鱼图》来一消人世忙迫尘劳:在忙迫不堪的美利坚合众国中,我在纽约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见到了南宋赵克敻的一开册页,那几条倏忽来去的白条鱼真画得动态宛然,人若能如此来去自如,便是大自在菩萨了!

美国圣路易斯美术馆中的《落花游鱼图卷》,可称为现今传世鱼藻图中之顶尖绝品,是北宋刘寀的杰作,且见于宋徽宗的《宣和画谱》之著录。我曾特意拜观:水面落花,水中游鱼,一一都描绘如神……而且他匠心独运,画的是在水里活生生的鱼,一片雍容大雅、乐得平生的模样,和我在欧美其他美术馆所见到的鱼市图大不相同,那真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记得有一对法国医生夫妇,他们常是储蓄三年,来台北故宫博物院观画两周,我们知道了,便请他们来演讲一次,说明中西绘画之异同,他们便揭示出这生与死的一点,说在这里所看到的艺术品都充满了生机,与在欧洲所看到的大不相同,所以总是储蓄上几年,到此来欣赏受用两个礼拜,这已经是第五次循环了!

他们说的是一点也不错,宋儒劝人“观万物生意”,我们也常听人说“万物皆吾与也”,中国的哲学体系可以说是生的礼赞:“天地之大德曰生”,又说“生生之谓易”,一一都是歌颂这点“拍拍满怀都是春”的活泼生意。

名满天下的齐白石也曾画了三条小鱼,名之曰《三余图》,这是中国的谐音妙用,“鱼”“余”同音,便假借通用。他在上面题字云:“画者工之余,诗者睡之余,寿者劫之余,此白石之三余也。”——一片闲适从容气象。

齐白石《三余图》

他原本是木匠,木匠应该做工,但是工作之余,也来挥洒几笔水墨丹青。他原来并不想作诗,但是“睡觉东窗日已红”之后,兴犹未尽,也偶尔来歌颂一下“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的“四时佳兴与人同”,不亦是充满了生之乐趣吗?至于“寿者劫之余”,那是对高年长寿的歌颂,在兵荒马乱的20世纪中还能活到九十几岁的高龄,不是也可以来浮一大白吗?

若推究一下,这种三余图由来久矣,益发能显示出中国人的生活从容,因为原来的三余是“夜者日之余”——日出而作,所以晚上是我悠闲的时刻;“雨者晴之余”——不能出外耕田,便是我读书作画的机会;“闰者岁之余”——这就是千字文上的闰余成岁,古代历法为了调整太阳年与太阴月的关系,常于不含“中气”的月份,或只有一个节气的朔望月处置一闰月,在古代中国人的想法中,这是一笔意外的收获,又可以从容自在地闲散几天了!拿古代的自在有余和现在的忙迫不堪一比,我们不禁大为怀疑起来:这内中的得失消长如何调剂,才能使现下当今的忙迫癌症起手回春,化为一片从容祥和,庶几能切问近思,乐我平生?

这要有挽狂澜于既倒之大手笔,也是点黑铁为黄金的大手段,套用孙中山先生的一项说法,得先来个心理上的大建设,姑名之曰“反宾为主”之法。因为如今人随着机器在转,久已喧宾夺主,如今反其道而行,先立其大者,“我为主”,事虽忙迫,须还由我处置!这样一揽辔澄清,马上宾主易位,宇宙一片清明,要忙由我,要闲亦由我,多少自在从容!

禅宗大德教人曰:“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一旦智珠在握,主权笃定,正如阿基米德在太空中找到了一个支点一样,从此就可以掀动地球支配人生了。金圣叹传云他有三十六件人间得意之事,如今我们反宾为主、转败为胜,真可以说是浮生最大的“不亦快哉”了!

苏东坡先生最会骗人,他曾咏庐山云: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明明他已探骊得珠,了然庐山真面目于胸中,却假装糊涂,耍我们这些忙碌世尘中人去东找西觅。如今还以颜色:你诗上的前两句就是法旨,我们对世事也横看成岭侧成峰,忙迫从容都在我们掌握挥洒之中,这不是化腐朽为神奇、于污泥生白莲吗?

坡公还有咏西湖的名句: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好啦,自从在心理建设上争得主动权之后,我们对忙迫和从容亦是淡妆浓抹无不相宜了!

坡公生平对王摩诘最为倾服,曾说过王维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宋画收藏里,有一幅《坐石看云》的册页精品,画两位高士溯溪而上,踞石而止,面前瀑水高悬,白云蔚起……正是写“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一片自然。对画论诗,深念唐宋巨匠胸怀洒脱,真是在炎夏三伏天饮清凉散,于忙迫中得安乐窝了!

南宋 李唐《坐石看云》局部

邵康节曾同一位朋友过嘈杂市集,友人曰:“如此忙乱都为何事?”邵夫子微微一笑曰:“说来十分简单,总不过是为了名利二字!”——一旦卸下名缰利锁,忙迫的压力也会消减不少吧!只是我常常微有遗憾,在普世名画收藏之中,《桃花源记》倒是俯拾皆是,而《安乐窝图》却迄今未得过目,有没有宅心仁厚的大艺术家为救世态炎热而大笔一挥?

台北故宫博物院还藏有一幅美丽的《橙黄橘绿图》,团扇设色,画橘柚满树、野水平远之景,也是写苏东坡诗意:“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北宋 赵令穰《橙黄橘绿图》

这位画家是有深意的,他把自然、闲适、丰收的情愫都交付画面,使人一见,忙迫顿消。四时运转,秋收冬藏,四时行焉,百物成焉,着急何用,忙迫不得,何用速成恶补,污我美丽人生?在这里深深一想,不禁对东坡先生会心一笑:你真会骗人!一年好景就只在橙黄橘绿时吗?春花如锦时如何?夏浅胜春时如何?白雪纷飞时又如何?……明白的人不用多言,糊涂人东找西觅(毕加索语),我们心中却自有主张。

无门禅师曾有名偈: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禅家所谓的闲事,正是我们现世的癌症、不治之疾,试改读之为“若无忙迫在心头,日日都是好时节”,聪明的人于此会心,世纪病就不药而愈!紧逼盯人时亦可喊一声“暂停”。

试拈出“好谋而成,分段治事,不疾而速,无为而治”十六字诀以作进一步的衍释:事豫则立,就可以无忙迫相,有从容思,这是第一步,预防重于治疗。

有了疾病,就可以分段治事,如西方人的两橛之法就可以参考,星期一到星期五,忙于上班,星期六至星期日忙于玩耍。日日忙,月月忙,年年忙,自是一奇!能不能把后一半改为从容游戏呢?其实分出一段时间彻底休息、自我轻松一番,亦不至于就影响大局也。人人都觉自己重要无比,亦正可一笑释之。

“不疾而速”是我国文化上的一项哲学高标,对于当今的忙迫癌症可以说是特效良药,你以忙碌困我,我从容中道、不疾不徐,一片闲适风采。试想想诸葛武侯坐小车、挥白羽扇,指挥三军的从容不迫;杜工部一生在兵荒马乱之中度过,试读一读他的“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的名句,中华文化之高贵,就在于此!

“无为而治”是黄老之学的最高境界,儒家也说“顺天者昌,逆天者亡”,兵家更说“不战而屈人之兵”,都是在论人生最高艺术。我们若从心理建设上立定脚跟,忙迫也不过是一时间的流行感冒而已,了不足畏,一经投剂发散,无不药到病除,妙手回春,大地一片锦绣,宇宙万象更新!

李太白的《山中问答》说得好: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聪明的朋友不在多言,敬祝您“空山无人,水流花放”,拍拍满怀都是春,一片自在从容也!

原文作者/李霖灿

摘编/张进

编辑/张进

网址:《中国艺术沉思录》:若无忙迫在心头,日日都是好时节 https://m.zlqsh.com/news/view/65463

相关内容

王星回国后录制首个综艺,女友全程陪同,帮忙拿包好贴心
舞剧《醒・狮》备战中国艺术节,再次冲刺文华奖 | 艺起岭南
舞剧《醒・狮》备战中国艺术节 再次冲刺文华奖
从无意义中寻找│“谭平:艺术家的七个工作日”展览闭幕
11个头部项目“中国唯一”, 秋意渐浓相约上海国际艺术节
《莫迪里阿尼》:在光影中解构艺术天才的灵魂与时代​
“守真——石朴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启幕
“艺术之都——第235届法国艺术家沙龙中国艺术家邀请展”亮相巴黎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在剧场中遇见城市的灵魂
“诗歌的邂逅——‘话中国’中法诗会”在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举办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