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首个聚焦赵无极版画作品的大型回顾展将于12月开幕

发布时间:2025-10-11 22:23

冬季的12月,南极洲的极光观赏体验独特。 #生活知识# #旅游生活# #旅行季节选择#

南都记者获悉,香港M+视觉文化博物馆将于2025年12月13日至2026年5月3日推出特展“赵无极:版艺匠心”。法籍华裔艺术家赵无极(1920–2013)是二十世纪中后期享负盛名的抽象艺术大师,此展览是亚洲首个聚焦赵无极版画创作的大型回顾展,全面梳理这位艺术家自1949年至2000年的版画创作历程,呈现版画如何成为其艺术生涯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并体现他在技法与风格上不断探索尝试的精神。版画亦促使赵无极与全球作家、艺术家及文化界人士建立深厚联系,奠定其身为跨文化人物的重要地位。他的创作跨越地域界限,有助于塑造战后欧洲、亚洲及美国文化景观的面貌。

展览由M+与赵无极基金会共同策划,以全新视角解读赵无极丰富的版画创作。展览按时序及主题划分,展出M+馆藏中近180件赵无极的重要之作,涵盖版画、图册、纸本作品及文献材料,它们均来自赵无极遗孀、赵无极基金会董事会主席兼主策展人弗朗索瓦兹·马尔凯女士早前对M+的慷慨捐赠。展览还包括赵无极的女儿赵善美向M+捐赠的精选作品,并辅以来自多个博物馆及私人收藏的五十余件绘画、版画、书籍及纸本作品。重要作品包括《Lecture par Henri Michaux de huit lithographies de Zao Wou-Ki》(亨利·米修对赵无极八幅石版画的赏析)(1950)、《昔也纳广场》(1951)和《À la gloire de l’image et art poétique》(图像的颂赞和论诗)(1977)。

赵无极《有新月的风景》1949年 石版印刷

赵无极(1920–2013)是二十世纪的抽象艺术大师。赵无极年少时浸淫于中国绘画和书法,毕业于国立艺术专科学校(现为中国美术学院),师从林风眠、吴大羽,以及其他于1920年代负笈欧洲、引入新风格和教学方法的革新派画家。赵无极毕业后留校任教,并与林风眠、吴大羽、丁衍庸、关良、李仲生等前卫艺术家共同在上海和重庆参与各种艺术展览。

1948年,赵无极前往巴黎,希望留下生活。赵无极在巴黎发展出标志性的抒情抽象,一种澎湃奔放的视觉语言,将中国艺术元素和油画结合到版画的层叠技法,形成独特的艺术类型。1970年代初,赵无极回到中国,这趟旅程促使他在移居法国后首次回归中国水墨创作,这其后与他的油画平行发展。他亦渐渐投入更多时间在中国创作,如为贝聿铭设计的北京郊区香山饭店(1982)创作了两幅大型油画作品,赵无极与策展人和艺术史研究者弗朗索瓦.马尔凯女士在1977年结婚,亦经常在她的陪同下,到前身为其母校国立艺术专科学校的浙江美术学院(现为中国美术学院)任教。

赵无极 《无题》 1973年 蚀刻、飞尘蚀刻

赵无极的作品收藏于欧洲、北美及亚洲的博物馆。1964年,他在时任法国文化部长安德烈.马尔罗的协助下成为法国公民。后于1984年获颁法国荣誉军团大军官勋章、2006年获大军官勋章。在1994年获得日本高松宫殿下纪念世界文化奖绘画奖,并于2002年当选法兰西艺术院院士。赵无极于2013年在瑞士辞世。

“赵无极:版艺匠心”展览深入探讨赵无极的版画创作,如何启发并滋养其抽象绘画的实验性探索,彰显版画在其艺术实践中不可或缺的地位。此特别展览提供难得机会,呈现赵无极版画创作的完整历程,从1940年代末抵达巴黎初尝试版画创作,一直延伸至其后五十年的艺术生涯。

展览分为三大部分。“初遇版画”部分介绍赵无极早期涉足版画创作的历程,始于他在1948年抵达巴黎并融入当地艺术圈。虽然他早年在中国习艺时已熟悉木刻版画技法,但在法国与同侪交流后,他进一步吸收了石版画及蚀刻版画等新技法。他形容版画创作“几乎像是游戏”,比油画更有趣味、成果更难预测。随着技艺日渐纯熟,他的版画开始受到艺廊及艺术机构的青睐。

赵无极 《海上帆船》 1953年 石版印刷

“走向抽象”部分介绍赵无极持续探索版画之际,逐渐运用视觉语言描绘大自然的原始力量,以及他内心世界的幻想风景。他的创作开始深入挖掘图像的诗意与哲学潜力,是他果断迈向抽象风格关键一步的标志。此时的赵无极已是经验老到的版画家,精通针刻、糖水剥离及飞尘蚀刻等新技法,以富有动感的线条和大胆的用色,使整个画面洋溢着丰沛奔放的表现力。他在1950年代末期所运用的许多技术和风格,与他少年时代于中国所学的水墨画与书法彼此呼应。

“从心所欲”部分呈现赵无极艺术生涯晚期的版画创作,体现他对中西艺术传统的成熟糅合。自1970年代末起,赵无极的油画与版画相比以往更加灵活多变、挥洒自如。他融合中国与欧洲艺术的传统,彰显道家哲学的和谐、平衡、自然。随着时间的推进,赵无极不断突破版画的界限,其诗意的构图愈见丰富多样,用色亦更为明亮。

赵无极 《无题》 1960年 蚀刻、飞尘蚀刻

展览另设三个延伸故事,深入探讨赵无极的创作过程与人际网络:“版画是什么?”介绍造就赵无极创作的工具与技术,让观众体验这种创作媒介的多种可能。“版画如何汇聚不同伙伴?”呈现赵无极遍布全球合作网络,凸显这些长久深厚的友谊与创意交流如何丰富其创作。“诗与版画如何交相辉映?”邀请观众透过文字与图像如何在版画中交织,开拓崭新的艺术表达方式。

M+博物馆馆长华安雅表示:“我们希望透过突出版画、图册及纪录材料,能更透彻理解赵无极的生平与创作。这个展览也彰显M+致力促进跨文化对话,借以塑造当代视觉表达。我们衷心感谢弗朗索瓦兹•马尔凯女士及赵无极基金会的鼎力支持与慷慨捐赠,使这个重要的展览得以圆满举行。”

赵无极基金会主席兼主策展人弗朗索瓦兹·马尔凯表示:“这次展览是对我丈夫赵无极毕生投身艺术的致敬。他视版画为充满无限可能的创作媒介,而能在世界级博物馆以如此深湛的方式呈现他的平面作品,意义深远。这次展览延续基金会与M+的合作,确保赵无极的艺术遗产透过研究、保存及公众参与,持续与未来世代共鸣。我相信香港观众能在这个展览探索他的非凡人生、艺术生涯以及版画创作,并从中得到启发。”

赵无极 《无题》 1991年 石版印刷

M+艺术总监及总策展人郑道鍊表示:“赵无极的版画作品是其艺术演变的关键。从飞尘法的细腻层次到针刻法的奔放笔触,他透过版画探索了技法的多种可能,深刻影响了其绘画风格。本展览揭示他的版画作品如何成为艺术理念的试验场,让他将宏大的空间概念浓缩于平易近人的创作形式之中。透过将这些作品与绘画及纪录材料并置,我们邀请观众体验媒介之间的紧密互动,以及中西艺术哲学的交融,从而欣赏赵无极如何不断挑战表达与文化身分的界限。”

M+希克策展人武漠博士及赵无极基金会艺术总监扬·亨德根表示:“我们的策展方式既点出赵无极版画创作中的技法,也凸显当中的诗意表现,将重要作品与文献材料并置,展示其创作的过程。展览揭示赵无极在技法上的选择,如何令他后来在抽象创作领域大放异彩。我们亦邀请观众探索版画的美感与精妙之处,透过聚焦其技法,我们希望观众理解赵无极的版画实验并非其画作的附属品,而是其艺术理念与物料探索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朱蓉婷 图片由M+提供

网址:亚洲首个聚焦赵无极版画作品的大型回顾展将于12月开幕 https://m.zlqsh.com/news/view/65556

相关内容

上海国际电影节展映排片表来了,明天12时开票
赵无极研究中心在杭州揭牌 获赠212件作品
光与影的交响!透纳、赵无极罕见之作现身沪上
萨尔加多大型回顾展沪上启幕 用影像致敬大师的人文与自然之思
吴大羽、李铁夫……这个展览汇聚中国近现代重要油画家作品
女团UNIS将于4月携新专回归 并启动亚洲巡演
平凡旅程诗化表达,韩国艺术家崔水兰画展深圳开幕
“建筑诗人”阿尔瓦罗·西扎亚洲最大规模个人回顾展登陆申城
“翟扣飞艺术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盛大开幕
“回望——吴德文捐赠绘画作品展”太原开展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