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面塑匠人的“花饽饽实验室”
宋朝有一种习俗,新婚夫妇在洞房中挂上避邪的‘子孙饽饽’祈求早生贵子。 #生活乐趣# #日常生活趣事# #生活智慧小知识# #历史文化趣闻#
新华社济南10月14日电 题:“00后”面塑匠人的“花饽饽实验室”
新华社记者袁敏
国庆假期刚过,22岁的山东烟台青年周天聪返校时带的“行李”颇为特殊——一袋面粉和几个假期刚刚做好的卡通水果形状花饽饽。在学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有同学正翘首以盼,期待与周天聪探讨假期的“制饽”心得。
胶东花饽饽是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在民间传承数百年。所谓“饽饽”,就是馒头。“花饽饽”一般比普通馒头大数倍,能工巧匠用面团做出鸳鸯、鲤鱼、龙、凤、寿桃等造型,蒸熟凉透,再点染五彩缤纷的颜色,便成了一件件生动的“艺术品”,寓意生活蒸蒸日上、红红火火,广泛用于婚嫁、祝寿、节庆等民俗场景。
烟台“00后”面塑匠人周天聪在展示他的面塑作品(10月11日摄)。新华社发
习俗传承至今,许多“00后”挑起大梁。在周天聪的手中,花饽饽被“玩”出了新花样。在刚刚过去的国庆中秋假期,他设计制作了双层蛋糕样式的花饽饽,上面塑有造型夸张的卡通嫦娥和兔子形象,将“国庆”和“中秋”元素巧妙融合在一起。
周天聪从小就对花饽饽表现出浓厚兴趣。小学五年级时的“非遗进校园”体验课上,他第一次亲手尝试制作花饽饽,从此便爱上了这门技艺。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资料显示,中国于2004年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目前已有44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名册,总数居世界第一。
近年来,中国积极构建非遗人才培育制度体系,持续推动非遗工坊建设,促进传统传承方式和现代教育体系结合。非遗之美吸引了越来越多“00后”,他们用富有创意的双手赋予传统技艺新的时代内涵。
这是烟台“00后”面塑匠人周天聪的面塑作品《布老虎》(10月6日摄)。新华社发
在泰山科技学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蒸腾的水汽中,形象生动、造型精美的花饽饽逐渐变得饱满莹润。上大学后,学校的非遗传习社、非遗博物馆给周天聪的爱好提供了更广阔发展平台。在学校支持下,他开设了面塑工坊,每周和老师一起指导同学们体验花饽饽制作工艺。
“制作花饽饽大有学问。不同的面粉批次、不同硬度的水、不同的温度和湿度,都可能带来截然不同的艺术效果。”他说,“我们常把面塑工坊戏称为‘花饽饽实验室’。”
同学的认可和加入让周天聪备感自豪,也带给他新的灵感。
“胶东花饽饽是传承数百年的传统技艺,是我们的‘宝贝’。我希望创作更多富有创意、表达年轻人蓬勃朝气的作品。”周天聪说,他和同学们制作的花饽饽等面塑作品中,既有簪花仕女、戏剧青衣等传统人物,也有年轻人熟悉的动漫形象,还有他自创的卡通人物。未来,他希望成立自己的品牌,打造专属文化IP。
这是烟台“00后”面塑匠人周天聪的面塑作品《仕女图》(10月6日摄)。新华社发
今年8月,周天聪迈出创业第一步——在家乡开设了花饽饽门店,刚开业便吸引了一大批客户。
“假期常常从早上7点忙到凌晨2点多。累,但是心里甜。”他说,制作花饽饽的过程让他内心充实而平静。他希望推出花饽饽DIY材料包等产品,让花饽饽不仅好看、好吃,更与人建立情感联结,提供快乐和正能量,推动传统花饽饽从节庆食品转型为年轻人喜爱的文化符号。
网址:“00后”面塑匠人的“花饽饽实验室” https://m.zlqsh.com/news/view/65837
相关内容
泰科学子携面塑作品登山东卫视元宵晚会德云社郭德纲晒聘书,成香港特邀画家,网友热议,老郭成了香饽饽
传统面塑捏出新童趣!他用指尖魔法让更多青少年爱上非遗面塑
00后梓渝8月热度登顶,音乐影视杂志全面开花
横店短剧热,中老年演员成“香饽饽”
“匠心筑梦·新时代工匠精神主题雕塑作品展”亮相青岛
00花大黑马:饶嘉迪
小骨团队全部被困在实验室
收视破4、讨论声量有限,《六姊妹》式“电视特供剧”为何成了行业香饽饽?
什刹海畔沉浸式读书,老字号饭庄品《红楼梦》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