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学+影像”的独特方式献给深圳一封“视觉情书”
传记文学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值得深入研究 #生活乐趣# #读书乐趣# #名人传记#
历时十年、656页、10个篇章、42万版面字数、从数千张照片中精选近400张所构建的图文世界,这套书系统梳理了深圳作为“文学之城”近十年的基本发展脉络,记录了深圳文学的十年“心跳”,生动地勾勒出深圳这片“文学绿洲”的蓬勃生态。
10月18日下午,由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主办的“凡是过往,皆为序章”《镜头下的文学之城:深圳十年》新书发布会在深圳市福田区新媒体大厦举行。这部由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策划出版、作者周东美(笔名芒果)历时十年追踪记录的纪实作品,以“文学+影像”的独特方式,系统梳理了2014年至今的深圳文学生态,是作者献给深圳的一封“视觉情书”。深圳文学界名家、媒体及读者代表齐聚一堂,共同见证了这部记录深圳文脉十年发展的视觉史志正式面世。
这套书的出版,填补了深圳文学影像史的空白,它以纪实的筋骨与艺术的灵魂,构建起一座属于这座城市的文学记忆库藏,成为了解与研究深圳文学不可或缺的一手文献史料。
深圳构建自身“文学优势叙事”的重要实践
深圳常以“科技”“创新”著称,有周东美这样一位作者在十年时间里,跨界融合了摄影师与作家,默默守护着深圳文学的十年光影。“每次在活动现场,她有时站在桌子上、有时趴在地上,她永远会在第一线,永远爱业敬业,以极高的敬业精神捕捉每一个文学现场的动人瞬间”,深圳市作协副主席、《特区文学》杂志社社长朱铁军情不自禁赞扬起新书作者周东美。
本书策划及责任编辑谭祎波在推荐中写道,“这是深圳的速度与激情之下,流淌着的一条深沉而丰沛的文学之河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于爱成在现场也再次提及这句评语,各位分享嘉宾在活动的开幕致辞中,纷纷表达了赞同。于爱成再回首“文学之都”申报历史时指出,深圳完全具备申报“文学之都”的实力与条件。他认为,《镜头下的文学之城》的问世,正是深圳构建自身“文学优势叙事”的重要实践,其文献与史料价值,为深圳未来再次冲击“文学之都”梦想提供了坚实的见证与生动的呈现。“文学之都的称号,深圳敢为敢当!”
深圳市作协副主席郭建勋由衷感叹,“众所周知,文学重要的功能有记录、思考、怀疑等,但文学本身也需要被记录的,芒果以一己之力,在过去十年间,对深圳文学大大小小的活动,做了个人微观的、具体的、唯一的记录,包括作家之间的交流互动、作品发布等活动都记录其中,这样的记录意义重大。”
是什么记录了过去十年的深圳?“一个是‘镜头’,一个是‘文学’”,龙华区文联副主席吴依薇在开幕致辞中从书中的两个关键词出发,她评价道,“一个是指向了视觉上的瞬间的一个定格,一个是指向文字上的时间的绵延”。“感谢作者周东美老师,她在这么快节奏的深圳生活当中,用她的耐心、才华和热爱,为每一个文学人守护,用影像为我们文学立传,留住了我们深圳十年发展的视觉档案和文字记录”,龙华区作协副主席吴依薇再次补充说,作者周东美“用光影定格瞬间,用文字绵延时间”,构建了一座“属于深圳的文学记忆库”。
著名作家、教授南翔现场分享了文学的断代和分类,他指出,“有了镜头下的文学之城、画笔下、舞台上的深圳之城,随着这些积累变得愈发深厚,深圳日后更有望获得世界教科文组织授予的‘文学之都’称谓。”
宝安区作协副主席郭海鸿在现场感慨道:“这是周东美老师以‘作家’和‘摄影师’双重身份共同发力,将‘文字’与‘影像’合二为一的一部佳作。”
这是一部怎样的著作?“这是一部有关深圳文学史的图文并茂的精彩侧影,是深圳这座改革之城、奋斗之城、文学之城的重要见证。”作家费新乾受龙华区作协主席李春俊委托给予高度赞誉。
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班子成员、深圳市作协理事刘万专以骈文盛赞此著,称其“双卷成,毕十载人功”,书中“镜底霜痕,记取青衿白发”,生动镌刻了深圳文坛的春华秋实。他指出,该书的出版也与“我们深圳”丛书十年推出50册的成果相互辉映,共同构成了深圳文化自信的鲜明注脚。
发布会现场沉浸于一种深刻的共鸣里
新书发布启动仪式环节,作者周东美与策划编辑、作家谭祎波,以及深圳文学界的代表刘万专、于爱成、朱铁军、郭建勋、吴依薇、郭海鸿上台,共同见证《镜头下的文学之城》新书发布,象征着深圳文学力量携手同心,共启下一个文学十年。
在新书分享环节,作者周东美上台以照片的形式分享了十年记录背后的点滴细节与温情瞬间,像一次温暖的“老友记”。在台上,周东美展示着书中的照片,讲述了背后的故事,台下的文学名家们则报以会心的笑声与掌声。随着照片合集的翻动,大屏幕上的一位又一位名家走到台上,不仅走向作者,更是走向了曾经的自己。
“看到芒果老师拍的这些照片,感叹原来十年时间如弹指烟灰般飞驰而过,一张张当年的照片也为曾经青春的大家留下了美好印记。”市作协副主席虞霄忆起当年芒果老师为了记录活动现场,时常爬上爬下地寻找最优角度,她兢兢业业拍照的身影在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象。芒果十年间坚守初心,坚持用双眼、镜头记录文学人的美好瞬间,这也鼓舞着大家要坚持自己的热爱,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光明区作协主席远人、《深圳青年》副总编辑黄东和、龙华区作协副秘书长许小玲、文学博士刘洪霞、宝安打铁文艺社发起人孙勇等分别上台发表了感言。照片背后的故事被娓娓道来,时光封存的往事与情感便喷涌而出。
当记者提问这套书的选图标准是什么时,作者周东美表示,自己选图“不仅看人物,更看重背景中的故事”并强调“有背景才有故事”。谈及未来的计划,她坦言,“能拍到什么时候就尽量拍”,言语间流露出对文学现场的深情与执着。整个发布会现场沉浸于一种深刻的共鸣里,完成了一场跨越时光的温暖对谈。
市作家协会副主席钟二毛、阅读推广人李秋妮两位书法家现场展示了题词,狼毫挥洒间,抒发对新书最美好的祝福。在作者周东美为到场的诸位知名作家、报刊主编、文学评论家签名留念后,本次文学盛会画下了圆满句点。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谢湘南
网址:以“文学+影像”的独特方式献给深圳一封“视觉情书” https://m.zlqsh.com/news/view/66666
相关内容
“理·法·意——刘文华书法作品展”在深圳开幕致敬中国现代设计教育奠基人 “雷圭元设计文献展”深圳开幕
铭刻,以艺术的方式缅怀英烈 “深博之夜”特别文化活动本周日举行
共赏深圳年度文艺答卷!“云章——2025创作展”正在展出
“艺”触即发!深圳开启全城文艺狂欢
“深圳红色文化进校园活动”启动
“守望者——百名非遗大师人物志”深圳文博会开机︱黄伟雄:以影像为桥,传承非遗之光
第四章《石门颂》的书法特点及其对后世书法的深远影响(文 牛家强)
汴梁头条|“绿叶对根的深情”王秀琪书画作品展开幕式在开封举行
等一炉“宋香”漫溢!影视剧如此演绎东方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