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展览,让我们重新思考临终时光

发布时间:2025-10-21 14:51

艺术展览馆常举办各种主题展览,如摄影、雕塑或时尚,启发人们的生活思考。 #生活乐趣# #生活艺术# #城市生活艺术# #城市娱乐活动#

10月18日,一场以“将死亡带回生活”(Bringing Death Back into Life)为主题的展览在时代美术馆·成都馆启幕,集中呈现来自人类学、社会学、艺术、医学等领域29位创作者的影像、装置、绘画、互动媒体与文献等作品。

该展览由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医学社会学研究中心发起。作为此次展览的学术支持,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景军,长期致力于探索中国人的死亡观念与社会文化的深层互动。“大家可以毫无束缚地去想象、去思考关于死亡的种种问题,更为关键的是,我们鼓励大家毫无忌惮地把这些思考表达出来。我想这也是我们做这样一个展览的目的。”景军说。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谢陶 摄

据悉,本次展览的概念源自《柳叶刀》死亡价值学术委员会于2022年发布的同名报告。该报告呼吁重新思考临终关怀与社会对死亡的态度,强调临终时光应被视作生命的一部分。在本次展览策展人之一的周雯静看来,“死亡作为社会学研究的重要议题,涵盖医疗、家庭、情感与制度等层面,而艺术则为其提供了进入公共视野的独特路径。”

在本次展览中,周雯静、张沐辰、路桂军、宋敏、郑确与向芷琳的作品聚焦抗生素、疾病告知、医疗决策、临终反向关怀与情感追思等方面,回应医疗体制下个体权利与尊严的问题。其中,路桂军主要从事疼痛医学相关疾病的诊疗工作以及为临终患者提供安宁疗护,其作品《我为自己办“葬礼”》是一位医生呈现的一场公共生死教育实践。而宋敏的《反向关怀》则聚焦于“他人如何照护临终者”,强调医者、家人、社工、社区对将死之人的关怀。

展览中的部分作品则试图触及精神与文化的深层关切。例如,王之纲、庄孔韶、岳明月等艺术家从传统图式、历史遗址与文化习俗切入,将死亡视为再生的契机。

与此同时,川渝地区的艺术家亦加入参展团队。其中,朱成以宋代墓室石刻“虚位以待”的灵位空椅为原型,创作出上百把光怪陆离的椅子;朱明通过地震遗址回收的预制板,反思生命的脆弱与社会责任。赵欢、贺鹏、刘丽娟与徐鑫桦则聚焦宠物离去、动物视角、生物与人类的脆弱性,以及自然法则。

本次展览是继北京之后的第二站,将持续至12月11日。

景军x周雯静,《给自己开药方》,2025,抽屉,常用药盒,46×38×12厘米每组,共9组。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谢陶 摄

向芷霖,《思念熊》,2021–2025,丧亲者衣物(布料),尺寸可变。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谢陶 摄

每日经济新闻

网址:这场展览,让我们重新思考临终时光 https://m.zlqsh.com/news/view/66674

相关内容

一场跨越时空的重逢,“张荔英·此心安处”展览在深圳开展
龙美术馆特展闭幕,刘益谦现场导览2个半小时
跟着杜甫“梦回洛阳” 这场展览用百余件文物重温盛唐气象
郑朝晖专栏:建筑的回声——贝聿铭《人生如建筑》展览观后
川美美术馆品牌展览再上新!刘可、熊莉钧为你讲述“隐匿叙事”
重磅展览伴你清凉一夏
最新展览推荐-简画廊CJ FINE ART:亚当ADAM──周建军个展
展览推荐丨俯仰汇集——周吉荣、张广慧双个展
“在时光里遇见不一样的碑林”主题展览亮相城墙
王晓松:方法与实践——从何香凝到全球华人艺术的策展思考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