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秀笔意蕴清奇(读画)
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一笔一画都蕴含深意 #生活知识# #生活感悟# #传统文化理解#
石 磊

扫描二维码,观看文俶《秋花蛱蝶图》视频。
秋高气爽,赏花正当时。对花木草虫表现独到的明代才女文俶,便把自然的芬芳与灵动定格于丹青,为时光留住了诗意。
提及文俶其人、其画,世人往往会联想到她大名鼎鼎的高祖父——文徵明。文徵明热衷借花咏秋,其玄孙女文俶同爱以花吟秋,她的《秋花蛱蝶图》(见图)沿袭文徵明细笔的清逸秀润之风,以娟丽的色泽镌刻秋的喧闹与生机,将“秋花烂漫胜似春”的风韵永驻丹青。画面上,花卉迎风摇曳、湖石奇绝嶙峋、蝴蝶翩跹飞舞,画家以不同手法赋予它们独特表现,甚至不起眼的深色蝶翅,也在多次分染、干笔轻擦后呈现自然质感,实景的栩栩如生就在色泽冷暖交织、位次穿插有致的方寸天地特写而成。尽管整体氛围矜持稳重,但左下方溪流对角斜穿的位置经营、花瓣舒展长叶蜷曲的形态反差,配合着蛱蝶翅膀触角的颤动,已在咫尺间寓动于静,充满张力。
自古文人笔下,一花一木看似复现自然生物,实则象征人生体验与精神哲思。细读《秋花蛱蝶图》中定格的蓬勃万物,萱草“忘忧”,玉簪“清贵”,石竹“坚韧”,翠菊“隐逸”,固然使人聆听到忘却尘俗、超然物外的隐士心境,却也展现了女性细致入微的视角和细腻深邃的情思。
文俶写生功底深厚。相传其平日居家偶见奇花异草、小虫怪蝶,即信笔点染,作品既充满生动之趣,亦有花草皆可识其名、察其寒暑朝暮之态的严谨之风,从《碧叶绣羽图》可窥一二。图中,花瓣的翻转、起伏之态于笔墨粗细、浓淡的变化中被生动呈现;老枝通过圆润、顿挫、干笔飞白兼具的书法用笔,更显苍劲与骨力;右上折枝斜插的对角构图,令画面取势生动、简而不空。不同于花叶的工写结合,端立枝头、神气挺拔的鸟儿头部轮廓、羽片层次、爪部动作、尾羽转向均合乎生物学特征。鸟儿圆瞪的双目、微俯的姿势,与静态的花木相组合,寓动于静,充满意味。沉静空阔的环境与笔致工细的生灵相映,也隐喻着女性对广阔天地的向往。
在文俶众多创作中,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其绘制的《金石昆虫草木状》一书。这部书是她用3年时间,以古籍中的植物和昆虫为蓝本,并对照自然界的花鸟写生,终以工笔描绘、粉彩敷色创作而成的囊括上千幅作品的精美博物图谱。其内容涵盖金石、禽兽、虫鱼、草木、果谷、炼造等类目,堪称一个纸上博物馆。该书延续传统花鸟文脉,亦贯彻晚明博物学思潮,不仅在当时广受追捧,至今仍被视为中国古代博物画的代表之作。
文俶的花鸟画意境清远、静雅工致,既得益于家世家学,也受“即物穷理”的博物学思潮影响。而她从边角小景中发现并提炼的柔美、坚韧、高洁等艺境,已然超越外在物象,寄托着画家对人生的追问。以生命关怀为基础的视角,不在笔墨程式上袭旧的态度,坚持刚柔并济于细微处见广大,让文俶开辟出表现造化的独特路径。“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最终,她成就了高标的艺术格调,清人张庚在《国朝画征续录》中盛赞“吴中闺秀工丹青者,三百年来推文俶为独绝云”。几百年后的今天,其作品传递出的艺术旨趣依旧令人动容。
《 人民日报 》( 2025年11月02日 08 版)
网址:文秀笔意蕴清奇(读画) https://m.zlqsh.com/news/view/68447
相关内容
石涛竹纹宫廷画:清代画坛革新者的笔墨禅心与宫廷雅藏李苦禅的画“笔简意繁”
河南卫视爆款回归 创意解读清明文化
每一笔都是对的!再读周碧初画作有感
笔润丹青,恬淡清秀——略语张继华的画作印像
【中华文化】一组水墨猫咪,寥寥几笔,生动传神!
一滴红墨变金奖!禅意画家王学忠:工笔画里藏着千年文化魂
笔墨立象 | 郭石夫与大写意花鸟的中国画正脉
画家李棠——笔墨深邃宁静飘逸
著名画家李健康先生的彩荷绘画艺术东方意蕴的当代诠释 文/路忠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