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金鸡百花电影节,看中国电影120年追光密码

发布时间:2025-11-11 22:03

观看电影节,接触国际电影潮流。 #生活乐趣# #电影观看#

11月的鹭岛,再次进入“金鸡时间”。

作为备受瞩目的国家级电影盛会,2025年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将于11月11日至11月15日在福建厦门举办。

今年时值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世界电影诞生130周年,金鸡百花电影节这一集评奖颁奖、电影展映、学术论坛、创投大会、惠民活动等为一体的文化盛宴,不仅是一次重要的光影年鉴,更是探寻中国电影120年来的追光之路,以及电影产业逐梦未来的窗口。

金鸡映百廿,与时代同频的深情共振

中国电影金鸡奖的发展历程,本身就是一部浓缩的中国电影发展史。1981年(农历鸡年),金鸡奖经中宣部批准创立,由中国文联和中国电影家协会共同主办。1992年,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启幕。

作为我国电影界最具专业性和权威性的全国性评奖活动,自诞生起,金鸡奖就为中国电影开拓出一片兼具时代共鸣和艺术价值的美学空间。

2024年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开幕式现场。新华社记者 魏培全 摄

“金鸡奖秉承‘学术、民主、争鸣’的精神,核心是树立专业的艺术标杆。”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电影剧作教研室主任杨蕊说,“金鸡奖为电影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张目,已成为中国电影市场中一面重要的艺术旗帜。”

从首届金鸡奖《天云山传奇》《巴山夜雨》的思想解放与反思,到《红高粱》《霸王别姬》让中国电影走向国际舞台,从《我不是药神》现实主义的关照,到《流浪地球》用硬核科幻搭建起中国电影的宇宙史诗,正如“金鸡啼晓”的象征意义,金鸡百花电影节始终以敏锐的洞察力,捕捉着中国电影在时代浪潮中的创作脉搏。

在本届金鸡百花电影节发布会上,中国影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邓光辉介绍,共核准符合评奖周期范围的影片212部。评委会秉持“主旋律拓展、艺术性创新、类型化培育”的评奖主旨,鼓励创作者突出展现“场景中的新时代、作品中的新大众、光影中的新观念”。

2025年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发布会。金鸡百花电影节供图

“现实主义是中国电影的根脉。”中宣部电影频道节目中心总编室主任叶宇认为,本届金鸡奖获得提名的影片中大部分是现实主义手法的创作。

彰显家国情怀的《志愿军:存亡之战》《唐探1900》、触达社会关怀的《小小的我》《好东西》、现象级爆款《哪吒之魔童闹海》、引领国风美学的《只此青绿》……7个影片奖和12个单项奖的提名名单,共同构成了电影当下创作生态的鲜活切片。

第3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评委会提名名单。金鸡百花电影节供图

“电影与社会脉搏发展息息相关。”中国影协副主席张冀认为,“金鸡奖最重要的一个功能,就是对行业创作风向的引导。我们鼓励什么?我们提倡什么?除了票房以外,还有我们民族的审美要求、审美意识。”

“中国电影从来不乏生动、真切和动人的人物角色。”叶宇说,“这些角色凝聚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的情感和记忆。”有影迷评价,“每年的金鸡百花电影节,不只是观影,也是我们和时代的一次复现。”

在2025年这个特殊的时点上,今年电影节特别策划了结合世界电影诞生130周年、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的主题活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特别展映,动画特别展映等,通过多种形式,回应“电影何为”的时代命题。

从默片到AI,光影长卷中的技术跃迁

1895年,卢米埃尔兄弟将世界上第一部电影《火车进站》带进了人们生活;1905年,取材自《三国演义》的戏曲电影《定军山》开启中国电影的序幕;2025年,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取得全球影史票房榜第五佳绩,也掀开了电影工业的数智化新篇章。

中国第一部影片《定军山》剧照。资料图

从黑白默片到人工智能、虚拟现实,世界电影的130年,是光影技术的迭代史,也是文化和科技的交融史。

“技术对电影的影响,从电影诞生那一刻开始就非常深刻。没有现代工业技术,就没有电影。”叶宇认为,电影对技术有比其他艺术形式更强的依赖性,电影的创作、制作需要不断从新技术中获得支撑。“拥抱科技创新成为中国电影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宣部电影局主持日常工作的副局长毛羽表示。

观众经过《哪吒之魔童闹海》海报。新华社记者 唐文豪 摄

科技创新、释放电影行业蕴含的新质生产力,也一直是金鸡百花电影节的重要议题。提名影片中,《哪吒之魔童闹海》以AI、VR、云计算等前沿技术重新诠释了古老神话,《志愿军:存亡之战》宏大战争场面的呈现则得益于青岛东方影都的虚拟制片棚,《解密》借助数字资产库拓展着电影美学边界……科技从单纯的工具应用,正升维为重塑创作流程、拓展艺术边界的重要力量。

“金鸡奖积极适应技术变革,调整评奖机制,对电影幕后的细分工种给予更多关注和肯定。”杨蕊说。

今年电影节主论坛金鸡·鼓浪屿论坛,将把电影行业新质生产力作为重要方向,并发布行业调研报告。金鸡XR影展、金鸡·创投科幻片单元、金鸡手机电影计划、5G数智新时代元宇宙发展研讨活动等系列活动,将聚焦电影科技的不同维度和侧面,推动科技与电影的深度融合。

“电影对技术一直很敏感。”张冀认为,一方面,它能吸纳很多新技术的运用。另一方面,从传统的放映时代,到自媒体时代,每一次媒介和技术的变化,都重塑了电影的创作与传播方式。

据介绍,今年还将首次举办虚拟现实电影季等活动,通过虚拟现实电影产业生态大会、虚拟现实与影像技术大会、虚拟现实年度推荐等方式拓展电影的边界。

“AI对于电影产业而言,既是重大机遇,也是严峻挑战。”杨蕊认为,“技术是让电影永葆青春的活水,而人文精神是其不变的河床。当下电影教育的使命,就是引导下一代电影人在技术洪流中,既能驾驭浪潮,又能坚守方向,最终创作出震撼感官且触达人心的优秀作品。”

闻鸡起舞,“影城相拥”链起千行百业

2019年开始,作为中国电影风向标的金鸡奖恢复一年一评,“金鸡”也随之常驻厦门,并许下十年之约。

为何是厦门?作为我国首批对外开放的沿海前沿城市,厦门早早与电影结下渊源。1905年,当《定军山》开启中国影史,鼓浪屿播放的一场“影戏”,也让电影的种子悄然扎根鹭岛。百余载岁月流转,电影与厦门这座多元共生的城市一起成长。

厦门影视拍摄基地。金鸡百花电影节供图。

厦门大学电影学院常务副院长李晓红介绍,从《火烧红莲寺》《小城春秋》,到《烈日灼心》《疯狂的赛车》《西虹市首富》《一闪一闪亮星星》,很多大众耳熟能详的影视剧都取景自厦门。“阳光充足的好莱坞也是因此集聚了大批电影产业”,李晓红说,厦门多样的自然人文风光,能满足很多类型影视剧的场景需求。

“金鸡”常驻厦门以来,厦门影视产业集群效应持续释放。厦门市电影局统计数据显示,厦门现有影视企业2600余家,2024年实现营收约200亿元。这些企业覆盖制作、宣发、放映以及拍摄服务、艺人经纪、器材租赁等影视产业链核心业务,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影视生态圈。为更好地完善“金鸡”长期落户厦门的学术配套和人才培养,厦门大学电影学院成立。

“自2019年落户厦门后,金鸡百花电影节产生了非常好的品牌效应和平台效应。”杨蕊说,知名电影节展能吸引大量人才、项目和资金聚集,通过影展、论坛和推介会等系列配套活动,为电影项目提供孵化与展示平台。

第28届金鸡百花电影节金鸡雕塑揭幕仪式。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作为电影行业新陈代谢的重要环节,创投也是新电影力量诞生的契机。金鸡创投已成为中国影协加强培育优秀作品的重要创新手段。六年来,金鸡创投共收到6708部作品,其中已孵化完成46部,已公映14部,数十位导演在金鸡创投的舞台上破茧成蝶。

今年金鸡创投共征集到1087个有效项目,最终60个项目获得了直面行业评审的机会。金鸡创投还将打造“角色计划”“学子计划”“金鸡创投特训学院”,为电影人才培育与项目孵化提供更广阔的平台。

对影迷来说,电影节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重要的仪式感。电影节早已突破了电影奖项和明星红毯,成了市民游客和影迷的年度节日。

2025年,是中国电影消费年,中国电影产业也从单一的票房经济向多元消费生态转型。在国家政策助推下,“电影+”业态不断创新,电影已成为拉动消费、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在厦门,“全年金鸡、全城金鸡”氛围日益浓厚。今年首次推出金鸡百花电影生活季——“金鸡带你看厦门·跟着电影品生活”文旅商系列消费活动,将持续到12月31日,将通过影视与文旅、餐饮、商贸等业态深度融合,联动20家展映影院、超20个商圈、超500家福利商家、景点,为全国影迷打造“电影走进生活,生活充满电影”的城市文旅体验。

从李晓红的感受来看,厦门一直有良好的观影基础,金鸡的落地又吸引了更多具有高度文化素质和审美水平的年轻影迷齐聚厦门,让厦门更具文旅活力。借势金鸡,厦门以电影为核心纽带打造“电影之城”名片,将推动影视产业与城市发展深度绑定。

百廿启新程,探寻世界电影坐标中的中国密码

2025年,在《哪吒之魔童闹海》《南京照相馆》等优秀影片带动下,全球影坛掀起了强劲“中国风”。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0月20日,2025年中国电影海外票房收入合计1.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亿元,超过2024年全年。2025年国内票房排名前20位的国产影片中,有15部实现海外上映。

金鸡海外影展( 日本)开幕式现场。新华社记者 胡晓格 摄

海外热映的背后,是中国电影量与质的双重提升。电影,正成为向世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搭建文明互鉴的重要沟通桥梁。

2021年,金鸡奖创立40周年之际,增设了最佳外语片奖。至今已有《困在时间里的父亲》《漫漫寻子路》《燃烧的巴黎圣母院》《奥本海默》等多部佳作获奖,包括今年入围最佳外语片的来自美国、意大利、巴西、法国和泰国的《F1:狂飙飞车》《此心安处》《还有明天》《我仍在此》和《姥姥的外孙》五部作品,都是近段时间来的口碑之作。

奖项背后,是中国电影“走出去”和“引进来”的双重思考。金鸡奖在为众多中国电影搭建推介平台的同时,也为全球电影从业者了解中国电影市场提供了窗口。金鸡百花电影节,逐步成为更具开放性的国际文化对话舞台。

在面向国际的电影叙事中,中国影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邓光辉认为,中国电影需要从时间、空间和制度层面把握中国叙事的独特性,吸收120年的积累,关注社会变迁、题材选择和艺术观念更新,“让当代中国电影的国际传播在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鉴上产生更深远影响。”

今年,金鸡电影市场将首次举办金鸡国际圆桌对话,邀请国际电影节总监、选片人、国际电影基金会代表等,为中国电影出海梳理合作渠道,深入探讨电影项目从概念构思到实现商业回报的全流程,促进国际电影人交流与合作。

备受关注的金鸡电影学堂将举办5场活动,其中,匈牙利大师级导演伊尔蒂科·茵叶蒂将携新作《寂静的朋友》与北京大学教授戴锦华展开对话。日本著名电影制作人川村元气,也将与他最新执导的《8号出口》,一起来到金鸡电影学堂,讲述他如何缔造《你的名字。》《天气之子》等百亿级IP。

“在世界电影的宏大版图中,中国电影用两个甲子的时间,完成了一次独特的文化跋涉。”杨蕊说,“中国电影一直具有海纳百川的气质,也自有独特之处。”

中国电影从诞生之初就带着文化自觉。“戏影结合”的《定军山》,巧妙结合了中国传统的大众文艺资源,使中国电影自诞生起便与本土文化紧密相连,一直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根。

基于此,杨蕊建议,当下,中国电影与国际对话的方式,要从“讲故事”到“讲思维”,分享中国人理解和组织世界的方式,同时构建自主评价体系。

纵观中国电影120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不变”的,是贯穿始终的自立自强精神。作为电影工作教育者,面对青年学子,杨蕊常提问一个问题:“你的故事,为什么必须发生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她说,“技术和方法可以学习,但文化的根必须自立。”

当金鸡再次赴约鹭岛,中国电影的新故事,正在续写。

来源:新华社

作者: 李欣 王坤朔

网址:从金鸡百花电影节,看中国电影120年追光密码 https://m.zlqsh.com/news/view/69683

相关内容

刘嘉玲与费翔一同颁奖,镜头两次转向梁朝伟,2023年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
荣获金鸡百花电影节一等奖,真是女中豪杰!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国家一级演员,在金鸡百花电影节荣获一等奖,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光影旋律奏响时代回响,致敬中国电影120周年音乐会(南京)圆满举行
300件藏品讲述中国电影120年,中国电影博物馆推出两大展览
金鸡国产电影展|片单发布:百廿回眸,新程再启
国家一级演员 金鸡百花电影节一等奖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娱乐圈那些事儿
梅婷真是国家一级演员的典范,她在金鸡百花电影节荣获一等奖
12月18日光影绽放!中国电影120周年活力之夜将在成都举办
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盛大开幕,“中国电影消费年”正式启动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