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家阿来现身岳麓书会谈AI 对写作的影响——要学习技术,但不能被技术同化

发布时间:2025-11-23 09:15

科技对艺术创作产生影响,如AI生成艺术作品 #生活知识# #生活感悟# #科技生活变迁# #人工智能影响#

长沙晚报11月22日讯(全媒体记者 宁莎鸥)“我们要学习(AI)技术,但不能被技术所同化。”22日,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得主阿来亮相2025中国文学盛典·湖南文学周暨第四届岳麓书会K区艺文岛,以“阅读的个性”为主题与读者分享。阿来坦诚地分享了自己的创作经历,以及AI技术对写作的影响。数百名读者齐聚现场,与阿来共赴一场关于阅读本质、创作初心与生命关怀的思想之约。

“只有书写下来的世界,才变成真正永恒的存在”

《尘埃落定》是阿来的代表作,现场也有不少读者带着这本书等阿来签名。作为以土司制度为题材,源于阿来出生之地的故事,它是如何触发作家灵感的呢?阿来表示:“我突然发现一个问题,我生活的那块家乡,没被人真正写过。在世界的文学书籍里,找不到我熟悉的那片土地的模样。”

阿来还引用哲学家的观点进一步阐释:“‘语言即世界’,没有被描述过的世界,今天看似真实存在,但当亲历者逝去,这个世界就会从人类的意识里消失。只有书写下来的世界,才变成真正永恒的存在。”

这番感悟让现场读者陷入沉思。他接着说道:“文学或者说人类的伟大之处,正在于我们拥有文字和记忆。”他认为,书写不仅是个人表达,更是对一个世界的留存、对一种文明的记录。

谈及创作的养分来源,阿来坦言,写作从来不是孤立的探索,而是对前人经验的传承与吸收:“要把前人积累的经验和营养都吸收到自己身上,这份营养包含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对文字和文章的驾驭能力,也就是修辞的锤炼;另一部分是内在的积淀,是思想、情感与文化认同的深度融合。”

“不操心被AI取代,因为自己还有点创造性”

从《尘埃落定》时对土司制度这一特定历史个案的深入研究,到《云中记》对汶川地震后个体生命与集体记忆关系的长久思考和情感沉淀,阿来表示,他的写作始终聚焦于特定的地域、历史与人物,但这并非局限,而是希望通过“个案”的深度挖掘,触及人类共通的情感和永恒的命题。

阿来曾长期任职《科幻世界》杂志的主编,对于新技术并不陌生。身处AI时代,他也不可避免地被问到AI对于人类的影响。阿来认为,我们“不要光是欢呼,也要严肃思考”,而思考的核心,在于如何守护和修炼那份独属于人类的、富有灵性与细腻的写作能力,“我们要学习技术,但不能被技术所同化”。

“我们人类今天从事的绝大部分没有创造性的工作(都有可能被AI取代),写作当然也会受到冲击。但我不担心,我觉得我还有点创造性。”阿来幽默地表示,“等到AI全面取代人类的哪天,我应该不在了。”

活动最后的签售环节,长长的队伍从舞台延伸至观众席,读者们手捧《尘埃落定》《云中记》《格萨尔王》等经典作品,不少读者特意带来珍藏多年的书籍,还有年轻读者带着自己的读书笔记等候交流。

网址:著名作家阿来现身岳麓书会谈AI 对写作的影响——要学习技术,但不能被技术同化 https://m.zlqsh.com/news/view/71157

相关内容

科技加持,文脉相承!《少年书院行》今晚开播,邀您共赴岳麓书院心灵奇旅
代表委员谈科技与艺术:“技术的难度”与“思想的密度”同等重要
网文周观察|各界大咖共聚网络文学国际圆桌会,展望技术驱动下的产业变革
纸质童书遇见AI 两位儿童文学作家分享数智时代的“读写秘笈”|书展荐书
许磊:AI时代,洞求需求的能力比编码技术更珍贵丨北京文化论坛
治理AI谣言,就该“技术为盾,共治为基”
让AI对话刘慈欣:不介意《三体》被“魔改”,关键是要改得好
海来阿木:AI写不出心灵之歌
十方融海签约艺术家阿晶老师亮相新加坡2025影响周,非遗自然音乐赋能幸福经济
作家阿城现身当代书法展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