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写了一首神奇的诗,顺着读是天亮,倒着读是天黑,有何原因?

发布时间:2025-11-24 19:41

每一首诗都是一次生活的解读 #生活乐趣# #读书乐趣# #诗歌鉴赏#

唐代诗人创造了大量诗作,令后世无数人敬仰,而宋代的词人则进一步提升了文学的艺术性,堪称顶尖。在宋代词人中,苏东坡(即苏轼)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一位。 苏轼不仅仅是文学才子,他的才华横溢,琴棋书画无一不精,甚至还热衷于发明一些小玩意,展现了他多面的才能。

有传闻说,苏轼的诗词才情非常突出,特别是一首诗更是被赞为神奇之作。这首诗有一个奇妙之处,如果从前往后念,会让人觉得天已经亮了,而如果反过来念,则仿佛天黑了。你知道其中的奥妙吗? 苏轼曾有一次去庐山旅游,山水的美景让他无法自已,灵感迸发,便创作了那句流传千古的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从中可见他的创作才华非凡,极具独特风采。

不过,在年轻时,苏轼非常喜欢和那些才华出众的人较量。他有一位深交朋友,在金山佛寺当和尚,名叫佛印禅师。苏轼常常前往寺中,与佛印切磋文才,誓要在文学上分个高低。然而,作为一位出家人,佛印修身养性,虽然才情卓绝,但从不与人争斗,这一点苏轼自然无法与之争锋。 正因如此,苏轼频繁到佛寺,渐渐地在这种环境下创作出了《题金山寺》这首诗。

《题金山寺》的诗句描绘了一幅清晨的美丽画面,内容大致是:潮水随着暗浪的涌动,雪山倒映在水面,远处渔舟与明月相伴,桥对着寺门小径,清泉石眼的水波清澈见底。绿树与江天的交汇,红霞与海日的辉映,山峰间白鸿飞过,展现出一幅宁静的自然景象。 然而,这首诗是否真的是苏轼所作,至今仍有争议。有人认为,这首诗并非苏轼所作,可能出自唐代徐寅之手,或者是宋代周知微所写。

唐代的徐寅,是晚唐时期的著名文学家,出生在福建莆田,早年便以诗文才华闻名。他的个人诗集里收录了368首诗篇,他的创作风格与《题金山寺》有着相似之处,因此也有人推测,这首诗或许出自他的笔下。 不过,也有一种观点认为,这首诗其实可能是苏轼在阅读了徐寅的作品后,受到了启发并创作的,毕竟苏轼在历史上就有过借鉴唐代诗人作品进行再创作的经历。

另一个有可能的作者是与苏轼同代的周知微。周知微,号明老,是宋代的诗词和绘画大家,尤以绘画为长。他曾创作过《双头白莲图》。有学者认为,周知微也可能是《题金山寺》的作者,毕竟他曾作过一首与《题金山寺》极为相似的回文诗《题龟山》。两首诗的题名和内容都有相似之处,尤其是金山和龟山都位于江苏省境内,这为周知微是作者的观点提供了一定的支持。 无论是徐寅、苏轼还是周知微,他们的名字都与这首诗的创作息息相关。而关于《题金山寺》的真正作者,至今仍未有确凿的结论,或许历史才能给出最终答案。

细读《题金山寺》时,你会发现这首诗如果从头到尾念下去,给人的感觉是天亮了,光明的景象逐渐显现。尤其是诗中的暗浪和钓月明,暗示了夜晚的降临,而到达第五句时,突然出现的江天晓,则是天亮的标志。红霞的出现,更加验证了黎明的到来。 这首诗不仅仅是在讲述天亮时分的美丽景色,还细腻地描绘了日出时江面上的景象,以及早晨花草树木、鸟兽的生动画面。 有趣的是,这首诗的后半段是将前半部分的诗句逐字倒写,形成了另一种全新的意境。这种倒叙的写法如同电影倒放一般,而能够做到如此逆转并仍然保持深刻意蕴的作品极为罕见,恰恰《题金山寺》做到了这一点。 如果你仔细观察后半段的诗句:轻鸿数点千峰碧,水接云边四望遥。晴日海霞红霭霭,晓天江树绿迢迢。清波石眼泉当槛,小径松门寺对桥。明月钓舟渔浦远,倾山雪浪暗随潮,这些字句被完美地倒写了过来,几乎没有任何瑕疵。可以说,作者的创作技巧极为精妙,把本来描述天亮的诗句倒放之后,瞬间便转变成了天黑的节奏。 从倒放的第一句开始,描述了鸿雁飞向西方的景象,水天一色,遥远的天际线渐渐显现,阳光照耀下的海霞将天空染成了红色。而江天晓倒写后,变成了晓天江,紧接着明月钓舟的描绘,跟随着水流渐暗,潮水也随之缓慢而远。整个过程的变化将从天亮到天黑的景象转化得淋漓尽致,既展现了天才的创作技巧,也赋予了诗作丰富的哲理内涵。 因此,这首《题金山寺》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的诗歌,更是一件诗词艺术的瑰宝,展现了作者超凡的才华。无论是谁创作的,这种诗意和创作技巧,都让人由衷地赞叹。

网址:苏轼写了一首神奇的诗,顺着读是天亮,倒着读是天黑,有何原因? https://m.zlqsh.com/news/view/71303

相关内容

“问天作诗”,除屈原、李白、苏轼外,千百年无人能写第四首
苏轼为劝好友戒色,写诗一首后流传千古,男子看了笑、女子读了气
苏轼,如何把苦难活成了诗
苏轼有一首千古绝句,萎靡期最适合品读,句句堪称经典
读城记|超然台上的苏轼
苏轼的这首伤春词,上下阙都有千古名句,写完后自己也不忍再读
读懂苏轼,人生快乐
苏轼苏辙重逢共赏月,苏轼写一首《阳关曲》,杨万里评:四句皆好
《康震诗词课:苏东坡12讲》出版 带读者“读东坡,见自己”
苏轼月夜于舟中写下此诗,笔走龙蛇行云流水,令4位高徒崇拜不已

随便看看